主管怎麼帶人,員工如何偷學
決心不「教」部下的好上司──或者該說優質上司,必須要有不因人情而屈服的覺悟,才能完成公司交辦的使命,獲得最大的工作成果。即使心裡難過,也要公事公辦,否則不適任的人會拖累整個團隊,屆時很可能有更多人得捲鋪蓋走人。
公司的主管不是拿薪水來做好人
決心不「教」部下的好上司──或者該說優質上司,必須要有不因人情而屈服的覺悟,才能完成公司交辦的使命,獲得最大的工作成果。即使心裡難過,也要公事公辦,否則不適任的人會拖累整個團隊,屆時很可能有更多人得捲鋪蓋走人。
商場是人類的世界,所以要人情的影響力變成零根本是不可能的,但身為一位上司,有責任和義務讓人情的影響減至最低。遭到撤換的人會感到難過,但是,做出撤換決定的人也是很痛苦的,因為他這麼做,其實是公開承認自己看錯人、用錯人。
當主管的人要搞清楚,公司給付的薪水裡也包含請人走路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其他的部下也正看著「負責做出撤換決策」的你,其他部下是繼續支持你、還是從此不對你抱任何希望?都和你做出撤換決策的「過程」息息相關。
既然多數的企業文化那麼重視善於協調的人,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臭臉員工」及「不回話員工」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你的老闆大聲呼籲「和諧」的同時,實際上公司是否充斥著不滿和肆無忌憚的怨言、或是許許多多的牢騷呢?經常是主管要求別人和諧的同時,自己卻說出一些讓人心遠離和諧的牢騷。這是怎麼一回事?差勁的公司會忽視這樣的牢騷,但優秀的公司卻是不能允許的。基層的單項業務負責人發出牢騷,固然會受到譴責;管理階層發出牢騷,公司就有義務讓他接受輔導。
大多數的人、包括我也會覺得「不過就是牢騷,不需要這麼嚴厲處置吧?」,但就是得這麼嚴厲才行,為什麼?因為發牢騷就是發牢騷,不是講意見,和「和諧」更是一點關係也沒有。公司裡一旦有人發出牢騷,就會影響原本進行順利的工作流程。
個人要生氣或發脾氣都可以,但是,當你為了發散你的怒氣而大聲怒罵,甚至講髒話(如Fucking等會讓人聯想到性別歧視的暴力用詞)代替怒罵時,只會使業務停滯。
笨主管才要部下照表操課
基層員工,應該曾經遇過到像隻鸚鵡似地,把「提高效率!提高效率!」當作口頭禪的上司,這就是他在作業流程中所擔任的角色。
「事情隨輕重緩急安排妥當,工作起來會更有效率」這句話說得一點也沒錯,但問題在於,基層員工的工作都是別人安排的,主管講這種話一點也起不了作用。
比方說,一定有上司曾經告訴你,業務每天要做的功課就是以小時為單位製作日程表,然後照表操課:早上,回覆昨天來不及回信的電子郵件或電話。接著去拜訪客戶。下午開完會後,進行電話訪問及製作簡報資料。接著再去拜訪客戶等等。如此仔細地分配時間後,上司會告訴你:「只要你按著日程表照表操課,就能有效率地完成各項工作。」
因此,要求部下「照表操課」的主管,只會招來部下私下嘲笑。
如果你害怕做出撤換部下的決定,部下就有可能出現這種言行。但是,一家真的奉行業績至上主義的公司,應該是已做好隨時撤換部下的準備,所以只要部下能讓作業流程順利進展,任何個性都是可以容忍的(這種員工也許我行我素,但不會無法無天)。相反的,如果部下的個性溫和善良、卻會拖累作業流程的進行,就應該加以譴責或開除。
不只如此而已,破除「和諧」這種曖昧不清的氛圍後,主管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尋找每位員工的真正工作動機。或者說,給每一位員工屬於自己的工作動機。
很多談「如何領導八○年代後期年輕人」為主旨的相關書籍裡,缺少的就是這一點。這些書多半都是談「說話技巧」或「言行舉止」,認為這讓主管和部下之間得以心靈相通--事實上卻不會給對方的人生帶來什麼好處。也就是對公司沒有益處,對主管本人也沒有幫助,當事人更是無法長進。換句話說,這只是表面的「職場和諧術」,是給懶惰上司的建議而已。要讓部下自動自發不是這麼做的。
好主管會否定虛假的內部和諧,他不「教」員工,卻會深入探索部下的工作動機。
在強調和諧、公司內部一片和睦的企業裡頭,只要上司單方面發表振奮人心的宣言,或發起宣誓命運共同體的誓師大會,就足以激發員工奮發向上的幹勁。就我的經驗而言,一九八○年代左右,只要在誓師大會上吃了公司叫來的外送壽司或炸雞、披薩,就足以激起「加油!」的幹勁。但是,對現在的年輕人不能用這套了。
年輕人已經看過、聽過太多冒險成功或轉職成功者的例子了。部下們不會像上司所期望地那樣全心為公司奉獻。而上司若因為部下不願全心奉獻,老是把「現在的年輕人啊」掛在嘴邊,同樣沒有當主管的資格。你必須知道部下真正的工作動機。
因為只有當你真誠地傾聽部下的心聲,並表現出願意助一臂之力的誠摯態度,才是激發部下願意為公司貢獻的最佳方法。在現今這個時代,必須好好對員工解釋,員工才能明白為公司創造出最大利益時,自己可以得到什麼好處。
此外,現在的年輕人想知道的是:上司真的是對自己將來人生具有重大影響的人嗎?自己到底可以從這位主管的身上學到什麼東西?現在的這份工作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成就感與喜悅呢?只要瞭解這幾點之後,每個部下都可以創造出更大的工作成果。
上司沒有必要教導部下,但上司一定要回答部下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上司的工作。」
如果你身為主管,還把自己所有的事業志向全都放在現在這家公司上,你還是應該以「全都告訴我吧!」的態度面對部下,鼓勵他親口說出自己人生的未來志向,他們的心聲通常是公司未來必須調整的方向。
儘管沒有完美的薪酬制度,但主管對於工作的評估(Performance Evaluation,績效考核)卻絕對不能妥協。考核是給薪的基本原則,這部分一旦隨便行事,則之後主管的任何作為都不會獲得認同。
用數字凸顯價值
為什麼「考核」這麼重要?
我們的社會可以稱之為「學歷當家」的社會,更正確的說法是「畢業學校決定一半前途的偏差社會」。
能力給薪,對職場只不過是發放薪資的標準而已,但人事考核卻會影響到日後的晉級、升遷、人力調配,以及日後轉換工作的機會,很多員工還把考績當成評估「自我價值」的基礎,他們認為,為了下個階段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必須先在目前的公司裡獲得好評、獲得升遷。因此,人事考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別用大鍋飯打擊人才
「正確的人事考核」,就是考核的內容項目愈具體愈好。內容要如何具體化呢?首先要設定一個目標——可以用數字表達的目標,然後再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達到那個目標。
設定目標數字,就像我們會以數字來表達營業額和獲利目標,這很容易讓人一目瞭然。其他像是庫存管理和應收帳款管理等,也可以做一定程度的數字化目標。以數據表示的目標是無從爭議的。
問題在於難以數字化的部分,例如,人事部的員工該如何數字化呢?
我們可以從離職率來做目標的數字化。離職率上升,很可能表示人事部門並未針對給薪制度或其他的待遇問題,向總經理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案,以致於優秀員工覺得公司虧待他們,紛紛離職;總經理得因此扣減人事部員工的考核分數。當然,光是拿公司離職率來和業界相比,也可以得到「數字」評價。
公司是否充斥著無用的會議?
主管因缺乏領導能力,做事容易導致「無效率」的結果,其中也表現在主持「差勁的會議」上。會議成本是很高的。但是,從筆者過去的經驗來看,很少經營者一聽到會議,就會馬上聯想到「會議的成本太高!」這種時候,我經常在想:會賺錢的經營者並不一定就是有能力的經營者。
會議最沒效率的地方就在於「獨裁性」。以週為單位的業務會議、營業會議、經營會議,或者其他任何名稱的會議,這些原本應該每週召開的會議,一整年下來,真正每週按時召開的會議根本不多。有這種情形的公司我見多了,所以很清楚。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些會議並不是「大家的會議」,而是部長、分行長等「大老闆的會議」。所以臨時取消的理由五花八門:
大老闆罹患感冒的話,就臨時取消會議
大老闆因交通堵塞遲到的話,就臨時取消會議
大老闆一旦有更重要的事需要處理的話,就臨時取消會議
大老闆受到客戶傳喚的話,就臨時取消會議
若會議只為了大老闆一人召開的話,那根本不用開會,改為一對一面談的方式更好。
所以,我們首先應該檢討的是會議的主題是否符合(公司內的)篩選標準──「召開會議將一口氣花掉龐大的人事費用,所以是否應該不惜經營成本召開會議呢?」
這時,檢測的是中間管理階層的領導能力。
大家都知道臨時取消是一件沒效率的事。如果大老闆臨時取消的次數很頻繁的話,就必須有人去規勸大老闆。而那只有身為「好主管」的你才做得到。你的部下正在一旁靜靜看著。你當然沒有必要去觸怒大老闆。你只要把召開會議將花費多少人事費用計算給老闆(大老闆)看就可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