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骨質疏鬆症 _ 鈣質與蛋白質的鬥爭
(重要!) 岳母已經七十多歲了,平常非常注重身體的保養, 每天清晨除了運動二小時外,飲食方面更力求均衡, 尤其牛奶必定「不少於三大杯」,以攝取豐富的鈣質, 她心想,這樣縝密的飲食習慣,
骨質疏鬆症絕對與我無緣。 可是,她到馬來西亞旅遊,第二天一個不小心踩空, 左小腿斷得碎碎的, 返國住了二個月的院,
醫生證實:骨質非常脆弱,有「嚴重」疏鬆症。 像這樣的例子,社會上比比皆是。
大家的觀念總以為每天只要我多喝牛奶, 吃小魚干、燉排骨湯等含豐富鈣質食物, 就不會發生骨質疏鬆症,其實是一知半解。
「乳品委員會」給國人的建議量是 每日攝取含鈣量一千毫克最適合, 但奇怪的是, 住在非洲仍過著幾近原始生活的班圖婦女, 每日只攝取三百五十毫克鈣質, 竟不曾有骨質疏鬆症發生。
反觀世界上每日攝取含鈣量最高的愛斯基摩土著, 每天都吃魚, 含鈣量達二千毫克, 是正常值的二倍,卻是世界上疏鬆症最嚴重的地方。 而美國、英國乳品消耗量最多的國家,疏鬆症也最普遍, 道理到底在那裡? 原來疏鬆症的發生不在於你攝取的鈣夠不夠, 鈣質量的多少並不會影響你得疏鬆症, 關鍵在你能不能「保持」鈣質不被流失。 那麼鈣質為什麼會流失呢?
因為國人嗜吃「肉、奶、蛋」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 身體內蛋白質太多會造成「酸性」體質, 人體一旦酸質化, 身體為了維持平衡, 自然而然它會自「骨骼」中提取鈣質來中和酸性 ,成為微鹼狀態, 試想, 一個人經年累月被抽鈣質來中和, 骨骼中的鈣質每天流失,怎麼不造成疏鬆症呢? 因此, 元凶是「蛋白質過量」,流失了鈣質,
而非鈣質吃得不夠。 那麼檢驗一下,我們每日飲食蛋白質真的過量嗎? 根據國科會的建議,人體正常的蛋白質量, 以體重 六十公斤 的女人為例, 每天只需四十五公克就夠了(男人約需五十公克) ,以純素食的人而言,輕易就可得到五十七公克 ,何況肉食主義者, 隨便一塊肉、一個蛋就過量了 。 牛奶的含鈣量固然很高,可是蛋白質更高, 所以牛奶喝越多的人鈣質流失更多, 加上「肉、蛋」是高蛋白質食物, 骨質疏鬆症不發生才怪, 所以不要怪鈣質攝取夠不夠,正常飲食鈣質一定夠, 鈣質多或少不會造成疏鬆症 ,蛋白質過量才是元凶。 願大家有正確的認識,如此, 骨質疏鬆症就永遠不會找上您!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