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當一個怎樣的老師和父母?
管教孩子,要他聽話不是教育
很多校長和老師觀摩學習了別校的作法,父母學了別人的教子經驗,就直接拿來用到自己的學生或孩子身上,無數的事實都證明那是無效的!
★你想當教書匠還是教育家?
對於社會上那些所謂的成功經驗,我從來就不以為然,因為只有從自己的學生或孩子身上引導出來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也就是說,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學了不用,學了以後就忘掉,然後內化成為自己的教育素養與狀態,將來在不同的境遇下能夠不假思索地流露出來的,那才是真正的教育。
簡單重複的工作和生活很容易讓人麻木,甚至心灰意冷;一旦遇見困難和挑戰,就無法超越和突破。因此,不要把教育孩子當成只是在管教孩子、要孩子聽話、乖乖坐著上課的例行公事,而是要提升它的意義與價值,成為一件偉大的、重要的責任。
什麼是教書匠?就是必須在學校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前提下,掌握優秀的教學法,使孩子會學、愛學、學有所成。而教育家則是一種教育境界,不在乎教什麼,而是你自己到了某種境界後,形成了一種教育的精神力量,一種人格力量的流露和滲透,使孩子自動地學習與領悟。
★父母的自我更新-學習和領悟
很多父母總希望可以把學到的東西,立刻派上用場來教孩子,所謂的「現學現賣」。然而,真正的學習是「學而不用,悟而不用」。學習的真正目的是「悟」,而不是「用」。孩子能領悟,就可以把知識內化成素養;悟得多,就能累積成一種境界和高度;有了高度以後,自然流露出來的心態,那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本錢。
教育做到極致就是文化。為什麼那麼多不識字的母親可以教育出了那麼多優秀的孩子?她們沒有知識,但是有文化。
我一直很強調,改變國家的教育,就要先從改變家庭教育開始。因為家庭是孩子生長的土壤,唯有改變這塊土壤的土質,才是一切教育改革的起點。很多家長以為,做父母是天生的,根本不需要特別學習;再說,我們的上一代,也沒有經過專門的學習,還不是把我們養得好好的?
★不一樣的時代,不一樣的父母
讓孩子健康成長、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父母的共同願望。但要如何做好「第一任教師和終身教師」,卻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明白的。如果按照老一輩的方式來教孩子,有時不僅是無效的,甚至會招來孩子的反感,因為時代不一樣了!
首先,當前少子化的獨生子女現象之嚴重,是人類歷史上未曾有過的。而人類在面對沒有玩伴的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是沒有任何經驗可以依循的。
其次,現在孩子的生理發育大幅提前,許多未曾見過的教養問題層出不窮,使我們再也無法用過去既有的經驗與方法來應對。
第三,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社會環境,使孩子成長的這塊文化土壤,與歷史上任何一個階段都不相同;累積財富和生存競爭觀念的灌輸,讓孩子提早進入成人世界,也提早失去他們的童年。
第四,在電視和電腦網路時代長大的孩子,具有特殊的心靈生長特徵,這是上一輩人根本無法理解和解釋的教育現實。
許多家長是很渴望學習如何教導孩子,但多半都只是針對孩子的行為問題,求問對症下藥的方法而已,很少人會想到去學習如何預防孩子的成長瓶頸。因此,我認為真正父母教育的重點就在以下兩個議題:
一個是「母親文化」,也就是母親在對孩子施以德行、禮儀、品格、氣質的養育過程中,必須以慈母的愛和高雅的言行來浸潤陶冶子女的人格。母親的偉大在於「德」、「容」、「言」、「功」所傳達出來的社會責任感。一位優秀的母親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片海洋,宏大廣博,是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來源,更含有無窮的激勵力量。母性所展示的人性修為和犧牲精神,可以說就是孩子永恆的精神教練。
第二就是「父親文化」。考古學家郭沬若說,「父」乃「斧」字之初文,它有兩把板斧,一把是思想和智慧的給予,一把是方向和力量的給予。許慎的<說文解字>認為,「父」乃「率教者」,是家庭中制定規矩、以理念統領行為、以「道」教子的人。父愛的理性使命和方向的引導,是一種偉大精神的輸送;他的理性越具方向性,對孩子日後的人生目標越具指引力。父親的理性、智慧與責任的表現,是孩子信仰、性格、動力、精神的基礎。
因此,如何整合父親與母親兩種角色的文化力量,是當前家庭教育理論很重要的研究方向。
~以上資料摘自《方法用對了,教孩子就不累http://www.humanbooks.com.tw/product.html?v=1340》林格◎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